中国地产十五年·沿海地产十五年(系列报道之八)
【2005-11-14】

从1990年到2005年,在相关人士的定义中,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没有游戏规则到有游戏规则的十五年,也是从“关系地产”到“实力地产”推进的十五年。

---战略致胜的一贯延续


“我们的员工要有强烈的、敏锐的市场触觉,这是市场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这是沿海理念对学习型、创新型员工的要求。”2005年1月,在一次内部培训中,沿海集团(以下简称“沿海集团”)总裁江鸣说。

基于这种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和对市场的深刻认知,以及对企业自身战略的明确规划,沿海集团在过去的十五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它的成功,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正如媒体所看到的2005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选择了一个中国房地产商人成为它的封面故事。在美国记者的描述中,中国新型的房地产商人被定义为“具有高度的公关能力和自我克制力,因而,他们知道如何在市场条件下实施调整自己的企业战略,并且坚持战略中必须要一贯延续的核心价值观”。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过去十五年的时间证明,“这些房地产商人获得了胜利”。

沿海集团毫不例外也会被定义为“胜利者”。对它来说,它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市场中得来并得到延续的。从1990年到2005年,在相关人士的定义中,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没有游戏规则到有游戏规则的十五年,也是从“关系地产”到“实力地产”推进的十五年。

1990年到1998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中国房地产的起步阶段,它经历了土地制度、房屋制度和金融制度改革带来的所有影响,在这个环节中,“靠的是机会,你的基础、见地等都可以缺少,只要你有关系,那么你就会有机会”。沿海集团显然也无法回避这样的过程,但难能可贵的是,在沿海集团定义中,不是为了机会而去选择战略,而是在面临战略抉择时如何更好地利用机会。这最终促使它十五年一贯的品牌核心得以延续,以“绿色和健康”为主题的产品营造和品牌规划最终获得了社会认可。

而到了1998年以后,土地、金融政策以及宏观政策变化,使地产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在这个时期,资源、见地、智慧以及专业素质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企业之间的不同开始显现,国有大房地产公司继续萎缩。大的房地产公司开始全国性布局,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土地和金融的双重压力下,日渐吃紧,一批上市公司或有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走向中国房地产行业前台。

这个形势最终决定了产品升级的必然性。沿海集团从经营单一项目开始到参与运营城市。从初期只拥有高层商住大厦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到现在不仅拥有高层居住大厦、还拥有大型住宅小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种脉络清晰地反映出在价值转换期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历程,而它做出的选择最终在市场中得到了验证。

业内人士说,这种变换的脉络完美诠释了一个房地产品牌的诞生过程。而这亦是目前正在讨论的房地产价值回归话题的核心。产品、品牌、销售、市场和行业责任之间如何在商业逻辑上获得统一。


(下期请看“中国地产十五年,沿海地产十五年”系列之九《黄金周期的必然延续》


资料整合:桐 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