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十五年·沿海地产十五年 (系列报道三)
【2005-10-25】

经历了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变化并为城市化生存提供了实体证明——业内人士承认,对于中国房地产业而言,这样的优质企业并不太多。


--地产升级的坚韧实践



2005年7月,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访华。在详细的日程计划中,传媒发现唯一和体育无关的安排是,皇马将会去参加一个名为沿海·赛洛城的房地产项目开盘典礼。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商业行为。但在房地产业,这个行为却引发了震动。这是沿海集团(以下简称“沿海集团”)进京后最大规模的造势行动。

对于中国房地产业而言,这最终将会回到一个原始命题:这个企业最终改变了什么。

沿海集团给出的答案是,工业发展经历了追求数量的制造商导向时代,追求质量管理的经销商导向时代,追求感性的消费导向时代,而今即将迈入一个创造顾客价值,使顾客得到真实感和喜悦感的顾客满意时代。

而这个,正是从2000年开始被广泛提及的“地产升级”论的核心要素。

于是,很多人更乐意将之与沿海集团近几年的发展脉络对应起来:从鞍山的绿色智慧城项目开始,沿海集团开始启动其参与运营城市的构想。为这个构想做出实体支撑的是,其在上海、北京、武汉、南昌和东莞陆续开发了以郊区化为主要运营要素的丽水系列,而且在北京和武汉启动了庞大的赛洛城项目。

这最终为沿海集团提供了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样本的所有要素:经历过中国房地产起伏并得以生存;见证了中国土地制度变化并从中寻找到了商业机会;经历了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变化并为城市化生存提供了实体证明——业内人士承认,对于中国房地产业而言,这样的优质企业并不太多。


所有的表现最终回答了一个问题:房地产升级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沿海集团的脉络显示,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机制优势,参与城市运营已经成为可能。

而这正是这个阶段沿海集团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正如沿海集团执行总裁成实所言,“引导中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方向,把住宅产业和房地产开发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真正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健康的住宅,给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而此理念即是沿海集团所强调的地产进化核心。

他有充分的资本说这句话。在过去十五年间,中国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潮起潮落。从1993年开始,是长达4年之久的宏观调控,随之而来的又是暴风骤雨般的亚洲金融风暴。沿海集团虽然经风历雨,却在不断发展、不断壮大。15年前,它只是一家独资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家拥有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跨区域经营的房地产集团。

沿着沿海集团的发展脉络,学者界人士发现,地产升级论正在得到延伸——众多有抱负的企业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为社会进步提供可能的发展路径。

按照学界的定义,这预示着中国地产业已经告别了起步阶段,而进入了稳定的成长期。一个可以作为例证的数据是,目前中国已经拥有34000多个房地产企业。


下期请看“中国地产十五年,沿海地产十五年”系列之四《驱动企业的行业基点》


资料整合:桐 梓